我們對建筑抱有一成不變的期待:只把建筑看作以混凝土、鋼鐵以及玻璃制成的死氣沉沉的盒子。與我們現在的所見所聞相比,在不久的將來,建筑物將會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改變始于科技,受建造方式影響。當今的新興科技已經超越釘錘之間,呈現出一種嶄新的建筑方式。
我們對建筑抱有一成不變的期待:只把建筑看作以混凝土、鋼鐵以及玻璃制成的死氣沉沉的盒子。與我們現在的所見所聞相比,在不久的將來,建筑物將會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改變始于科技,受建造方式影響。當今的新興科技已經超越釘錘之間,呈現出一種嶄新的建筑方式。
科學與技術
Φ 3d打印建筑
智能橋
荷蘭MX3D公司&倫敦皇家學院
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直以其歷史建筑、運河和橋梁聞名于世,這次荷蘭又以技術的前瞻性和創(chuàng)新性斬獲了世人的關注,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3D打印的鋼橋。
最初的構想是使用3D印刷臂,將整個物體在空中進行,將印刷臂懸掛在運河上,逐漸構建支撐結構,并在其上移動。由于對環(huán)境的控制和行人的干擾,最終在外部工廠內進行3D打印,然后現場安裝。
如果只是3D打印技術,并不能如此引人注目。設計師為確保這座橋梁安全性和出于優(yōu)化性能的考慮,又給它配備一系列傳感器。
這個“智能”橋可以監(jiān)控自己的“健康狀況”,測量空氣中污染物等問題。工程師可以根據數據創(chuàng)建數字橋梁模型,從而在未來的設計中進行相應比較和調整。
這座橋梁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項目,美學也比較獨特,所有部分都是幾何形狀,沒有直線,像在科幻小說里,看起來和周圍的一切都不一樣。在組裝后,橋的表面沒有被拋光。3D打印工藝導致的分層是可見的,使它具有不尋常的光潔度。
Φ 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
北京大興國際機場
扎哈·哈迪德&法國ADPI
擁有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,下穿高鐵,上落飛機,航站樓的大小可以放下一個“鳥巢”。被英國《衛(wèi)報》評為:“新世界七大奇跡”的榜首。
大興機場采用的“五指型”布局,像一個規(guī)模宏大的六芒星,從出發(fā)層到登機口最遠只有600m,步行僅需8分鐘。
設計者曲線之王扎哈·哈迪德是第一位女性普利茲克獎獲獎者,全球第一位獲得 RIBA(英國皇家建筑學會)皇家金獎的女建筑師。她的設計徹底解構了傳統的建筑美學標準,大膽運用幾何結構來構造空間,其參數化設計使建筑猶如掙脫了重力的羈絆。
身為曲線之王,曲面的葉狀結構(foliation)成為扎哈的終身標志。流線型的設計有機地連接了各個獨立功能區(qū),不同的波紋形狀也賦予每個功能區(qū)以高度的視覺識別性。
“穹頂”僅用了 8 根 C 形柱作支撐,就支撐起了世界最大面積的屋頂,為乘客提供了最大化的公共空間的同時,使用12800塊完全不同玻璃進行組裝。施工難度堪稱世界之最,規(guī)模和難度在機場建設史上也是史無前例。
環(huán)保與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
Φ 節(jié)能建筑
IKAROS House
羅森海姆應用技術大學應用科學系
IKAROS House位于德國,建筑圍繞太陽能應用設計。其工作原理是通過使用各種綠色技術如太陽能電池板、真空保溫板、高效的機械系統和自然通風提供能量供給,確保清潔能源能量充足。
ChuckanutRidgeHouse
Prentiss
在ChuckanutRidgeHouse的設計中,為了避免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負面作用,把電池板設計成獨立可以拆卸的,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。
Φ 可持續(xù)建筑
垂直森林(Bosco Verticale)
斯蒂法諾·博埃里
意大利國寶級建筑師,提出了“博斯克垂直Bosco Verticale”即“垂直森林”的理念,作為將城市高密度居住區(qū)發(fā)展和城市中心綠化相結合的一種途徑。
設計師指出如果要有這些改變發(fā)生的話,城市、自然世界和農業(yè)必須作出一個新的約定。
目前位于米蘭的“垂直森林”已基本完工,共種植21000棵植物,包含130余個品種,相當于1萬公頃的森林種植量。每一株植物都會幫助城市降低噪音污染、平衡溫度和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等。Boeri 預計這座大廈的生產成本比普通大廈僅高百分之五。
“這個項目為可持續(xù)住宅設立了新的標桿”和Boeri共同負責這個項目的工程公司Arup聲稱,“作為城市環(huán)境再生的新增長模型,這個設計創(chuàng)造了一個總面積為40000㎡的生物棲息地?!?/span>
“垂直森林”不僅是城市的地標,還能釋放一種新的動態(tài)景觀,這些景觀依據植物種類不同而隨季節(jié)更替千變萬化?!按怪鄙帧睘槌鞘械撞刻峁┝艘粋€全新的視角。
材料與結構
Φ 新材料
"水晶石"大廈
MVRDV事務所
MVRDV延續(xù)了其標志性的像素風格,在德國南部的埃思林根小鎮(zhèn)完成了一塊嶄新的城市里程碑——這座被稱為"水晶石"大廈的新辦公大樓。
建筑利用內含光伏電池的熔塊玻璃組成部分鏡面的立面,以映照出周圍的環(huán)境、城鎮(zhèn)、山丘和人。大樓外立面凹進去一系列的方塊,形成了一個"埃思林根空間"。
它刻畫了埃思林根的邊界和自然的地形,展現出一幅埃思林根及其周邊地區(qū)像素化的地圖,每一個像素都蘊含著這個城市和居民的故事。
到了夜晚,發(fā)光的立面點亮了氣氛,整個建筑成為埃思林根的燈塔,折射出一副極具未來感的畫面。
Φ 模塊化預制結構
多倫多樹塔
PENDA(槃達建筑)
這棟由PENDA與CLTbrandTmber的木材顧問攜手合作,建造的模塊化天然高層塔樓——"多倫多樹塔",被視為未來住宅建筑的催化劑。
樹塔采用了模塊化施工,在工廠室內對預制、預裁的交叉復合木材板進場外模塊化組裝。全面的模塊化和預制化,加快了建設速度、減少噪音和浪費,并可實現高水平的品質控制。
建筑結構主要采用大塊木板,并根據需要搭配交叉復合木材板、混凝土和鋼構件,凸顯了復合木制品在豎向結構中的應用。
由木材和植物構建的塔樓在到處充斥著鋼筋、混凝土 、玻璃的城市之中,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。
回歸自然
Φ 融合自然
Nieuw Bergen
MVRDV事務所
自然是永恒的主題,人類文明的終極理想還是回到自然中去。"Nieuw Bergen"的住宅綜合體將在荷蘭埃因霍溫市中心建起,與MVRDV 過去的許多設計一樣,建筑造型的設計仍然十分不拘一格。
幾棟建筑的外觀各不相同,像是對常規(guī)的長方體建筑做過削塊處理一樣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傾斜的大屋頂。
為了周邊建筑及地面公共空間的采光,建筑師從周邊建筑的底部牽引出一條45度的斜線,"切割"出了住宅樓的斜屋頂。除了能攝取更多自然光,斜屋頂也更方便安裝太陽能光伏板。
其中有幾處建筑樓頂,用玻璃屋頂圍出了溫室花園,里面將種上不同種類的綠植,人們還可在此聚會和休憩。
在構想中,在住宅周邊還將會設置充電站,為電動汽車充電。住宅內部還會有雨水采集系統,搜集到的雨水將用于花園的灌溉。一切配套設施都有著環(huán)保的主題。
本篇選擇的部分案例,受現在的科技所限制和影響暫時未能落地,還暫時是設計師電腦里一套概念性方案,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優(yōu)秀的設計都能成為現實!